企业观察系列第12篇,讨论东软医疗在血管机领域这一巨大市场,完成了的设备+平台+复合手术室的布局。
在所有高端医疗装备中,血管机(DSA)一直都是最“稳定”的,这体现在:市场波动小,GPS依旧占据80%以上的市场份额,充分说明了两件事:以DSA为代表的治疗设备需要更长期的积累,医疗机构对其的选择也比诊断设备慎重得多。
不过,国产DSA也在一步一个脚印前进。根据医工研习社和高端医械院数据中心联合发布的行业数据,到2025上半年,国产DSA已占据18%的市场份额。其中,近一半(8.1%)属于东软医疗,堪称唯一形成有效影响力的国产品牌。
据我们的观察,东软医疗DSA能从高度垄断的血管机领域,独自杀出一条血路,靠的正是其手中的四张王牌。
1
第一张王牌:DSA
2019年,东软医疗推出中国首款悬吊DSA——“汉武”,落地DSA“光武”也紧随获批,整体质量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让东软成为国产高端DSA的破局者。
上市6年来,东软DSA已实现全球500台装机(国内450台,海外50台),其中40%以上为三甲医院,这是一个好到令人骄傲的成绩,而这背后是凭借不输进口品牌的卓越表现,迅速赢得了临床专家的赞赏和信任。
比如,其全球首创的双旋转中心结合七轴机架设计,使机架纵向可移动范围达到2.3米,横向可实现2.74米的移动,无需轨道就可以灵活摆位,满足从头到脚的大覆盖范围,为简化介入手术工作流程和缩短操作时间提供了有力保障。
自2022年起,东软DSA已连续4年独占国产DSA市场一半的市场份额,并向GPS发起冲击。在这样的背景下,2025年东软DSA的同比增长率仍高达50%,也充分说明了两件事:国产DSA市场需求旺盛,将长期欣欣相容;东软DSA的临床使用体验已获得医生们的认可和推荐,多家医院2-3台的复购,便是很好的证明。
总体评价:
设备配置:★★★★★
高级应用:★★★★
用户体验:★★★★
医工点评:凭借高口碑、高复购率,东软DSA会一直很好,长期位居国产第一,并挑战GPS行业前三的地位。
2
第二张王牌:Angio-CT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心脑血管疾病、创伤等急危重症发病率显著上升,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心脑血管病患者约3.3亿人。这类疾病救治有非常强的“时间依赖性”,如脑卒中的黄金救治时间窗仅有4.5小时,每延迟1分钟就意味着190万个脑细胞死亡。
为此,国家及地方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推动和规范“三大中心”建设,而在欧美装机量极大的一站式介入诊疗平台:Angio-CT,在我国“三大中心”高质量发展中迎来了增长,因为“三大中心”的有效运行离不开CT和DSA,是实现“快速识别、快速转运、快速救治”,降低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的关键。
在我国,Angio-CT主要装机于三级医院,市场需求量约30-50套/年,为GPS垄断。东软医疗Angio-CT的出现,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也占领了近50%的国内市场份额。成功的这背后,靠的正是其差异化优势。
比如,相较于进口品牌大多使用64层以下CT,东软医疗NeuAngio-CT是业界唯一一款可配置512层高端滑轨CT+DSA一站式解决方案,结合其一站式胸痛三联征解决方案、一站式脑卒中解决方案,对于三大中心建设更具优势。
比如,NeuAngio-CT多影像一站式急诊卒中解决方案、急诊胸痛解决方案、急诊创伤解决方案,将急诊影像检查与介入手术进行有效联合,不仅避免转运过程中带来的时间贻误、感染、生命体征不稳定等医疗风险,还能协助术前规划、术中引导、术后评估,大幅提高介入手术的治愈率。
东软医疗NeuAngio-CT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使用
目前,东软医疗NeuAngio-CT已在湖南省人民医院、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遂宁中心医院等数十家医院装机。未来,随着Angio-CT的临床价值愈发被认可,Angio-CT的发展潜力不仅在三大中心,还将在综合介入科、杂交手术室、肿瘤中心、急诊创伤中心等科室发挥重要作用。
总体评价:
设备配置:★★★★★
创新技术:★★★★
临床价值:★★★★
医工点评:凭借先发优势、高配置优势、产品迭代优势,东软Angio CT也会一直很好,并挑战西门子行业第一的地位。
3
第三张王牌:复合手术室+机器人
十五年前,北京阜外医院建成了亚洲首个“一站式心血管复合手术中心”。经过十几年发展,复合手术室应用范围由心脏外科、血管外科、神经外科,拓展至多个学科领域。
原因很简单,对于复杂血管疾病的传统治疗模式,无论是介入或手术都存在一定缺陷,造成病人在手术、介入、复查之间不断重复、循环,而复合手术室的出现有效解决了复杂手术面临的一系列难题,尤其是以高死亡、高致残率、高技术难度的心脑血管病为代表的三四级手术。
近年来,由于其巨大的临床价值,“高大上”的复合手术室正以100间/年的增长速度稳步增加,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巨大市场。原因也很简单,复合手术室代表了一个范式的转变,已成为是医院综合实力的体现。
以往,大家的传统观念是,由于复合手术室中需要DSA与外科手术床联动,在这方面国产DSA无法满足,这么大这么重要的市场没有国产怎么行?
如今,不再是,东软DSA已实现与Trumpf手术床的完美联动,是国内唯一实现与手术床联动的国产DSA,可根据治疗需求一键自动切换外科手术-实时成像-介入手术等状态,让临床实现“该做手术时做手术,该做介入时做介入”的理想复合手术室状态,满足各种复杂临床应用场景。
东软医疗DSA与Trumpf手术床完美联动
目前,东软复合手术室已在等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等近10家医院装机。未来,随着其的临床使用体验愈发被认可,随着其DSA+CT、甚至DSA+CT+MR等多模态复合手术室的推出,将有助于其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此外,东软医疗与美国Stereotaxis公司战略合作, 推出了DSA+机器人解决方案,将落地式DSA——NeuAngio 30F与磁导航心脏消融机器人无缝匹配,开创了心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精准治疗新时代。
东软医疗DSA和磁导航机器人融合
总体评价:
设备配置:★★★★★
联动情况:★★★★
临床价值:★★★★
医工点评:凭借一站式优势,东软DSA的整体解决方案同样会一直很好,并挑战西门子和飞利浦行业前二的地位。
4
第四张王牌:HAN-Link"智"平台
一位介入医生说:我们对血管机的诉求其实很简单,就是高清低剂量、高用户体验、高性价比,对此,我们深以为然。
高清低剂量是第一位,如高图像质量下的低辐射剂量,兼顾诊疗安全与患者体验;高用户体验是第二位,如精确且灵活的机架运动、符合习惯的智能操作逻辑、连续高强度使用的低故障率;高性价比是第三位,即还要有一揽子解决方案,如三维旋转血管造影、实时智能影像优化技术、介入导航与智能辅助系统、血流动力学定量分析技术等等。
上述诉求,同时实现了从医生和患者角度出发的双赢,而这恰好与东软HAN-Link"智"平台 “以人为本、智能驱动、影像革新” 的理念不谋而合。
东软HAN-Link平台依托依托IDM 2.0智控中枢,量子-态坍缩智能降噪技术、冠脉 HD4.0、神经 HD4.0等先进技术,在各临床场景下均能输出高清影像,空间分辨率提高62%,辐射剂量降低73%,造影剂用量减少58%;此外,配合独家呼吸伪影抑制技术,有效解决呼吸干扰问题,提升影像可靠性的同时减轻患者负担,实现高清、低剂量、自然成像的介入新标准。
应用量子DSA前(左)和应用量子DSA后(右)
HAN-Link所带来的影响,远不止于图像质量的提升与辐射剂量的降低。还以人工智能赋能介入诊疗全流程,构建医生、患者、设备间的智能交互体系。通过 AI 辅助功能如血管全循环彩色影像、肿瘤栓塞导航、CTO 导航、TAVR 导航等,提升手术精准度与效率。
此外,智能语音助手、卓影灌注分析、免定标测量、低剂量实时多角度DSA采集、多期卓影CT、穿刺定位导航、实时支架精显等一系列高级应用,为介入医学领域提供了更智能、更安全、更贴心的解决方案。
HAN-Link平台的手术实时指导规划系统
比如,在心脏介入领域中的实时支架精显,可协助医生在放置球囊、支架和BVS耗材时,快速验证定位,实时显示未充分释放的支架,并确认支架是否完全展开及贴壁情况。在常规血管狭窄和支架内再狭窄的支架植入术、分叉病变的多支架植入术和支架断裂后支架桥接治疗等术式中有着重要意义。
总体评价:
设备配置:★★★★★
联动情况:★★★★
临床价值:★★★★
医工点评:在HAN-Link平台的加持下,东软DSA完成了设备+平台的全面升级,不仅愈发成为一个成熟的血管机,也为介入领域树立起全新的标准。
5
东软DSA的今天与明天
今天,东软DSA以“技术突围”为笔,以“临床需求”为墨,在国产高端医疗设备领域书写着创新篇章:
从技术布局看突破,东软DSA以无轨悬吊双旋转中心七轴结构、人工智能低剂量技术ACT为核心,构建了覆盖神经、心脏、肿瘤、一站式急诊急救的全场景产品矩阵,彰显国产DSA的临床价值;
从生态协同看未来,东软DSA依托HAN-Link平台与多模态融合技术打造全自主心导管室解决方案,实现了从影像引导到手术规划的全流程精准决策;
从全球视野看担当,东软DSA远销欧美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全球装机量超500台,以“经济实惠、性能卓越”标签,重塑全球高端医疗设备竞争格局。
这不仅是技术的跃迁,更是从“跟跑”到“领跑”的时代宣言。未来,东软DSA一定会越来越好,成为中国智造在全球高端介入诊疗的新标杆。(文章来源:医工研习社)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