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单返利”类电信诈骗案件持续高发,不法分子以“兼职赚佣”为名实施诈骗。金融消费者需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充分认识“刷单暴富"骗局。中国人寿财险北京市分公司通过典型案例揭示此类骗局,提醒消费者提高警惕,远离电信诈骗陷阱。
血泪案例:2024年,宝妈李女士(化名)看到“早教机构刷单”广告,宣称“每天2小时,月入过万”。首次完成绘本代付任务后,立即收到返现。在客服诱导下升级为“VIP商户”,连续完成5笔大额订单后,对方以“系统卡单”“账户冻结”为由要求继续充值8万元解封。当李女士申请提现时,发现所谓“XX优选”平台已无法登录,累计损失20余万元。
骗术全息解剖:
一是诈骗分子会精准狩猎
对于学生党:诈骗分子利用"宿舍兼职""课时费自由"等话术渗透高校社群;对于全职主妇:诈骗分子在母婴/育儿社群投放“带娃赚钱两不误”广告;对于求职人群:在招聘网站伪装“电商运营”“数据标注”等正规岗位。
二是诈骗分子经典五步围猎法
抛饵期:在社交平台投放“低门槛高收益”广告;
驯化期:前3单小额返现建立信任;
收割期:以“联单任务”“信誉分不足”要求大额充值;
绞杀期:伪造“账户异常”诱导贷款解冻;
湮灭期:拉黑删除、关闭平台、销毁数据。
中国人寿财险北京市分公司在此警示广大金融消费者看见这些马上跑:
凡是要求下载非应用商店认证的“工作台APP”的;
凡是提供他人银行账户进行“代付操作”的;
凡是展示伪造的“营业执照”“平台授权书”的;
凡是群聊内有大量成员晒收益截图的(实为机器人水军)。
中国人寿财险北京市分公司倡导广大金融消费者学习反诈生存指南:
一是任何要求垫资的兼职都是骗局;
二是关闭信用卡大额免密支付功能;
三是使用手机管家拦截“95”“00”开头的异常来电;
四是关注“国家反诈中心”官方账号学习最新反诈防非案例。
【结语】
刷单诈骗利用人们寻求兼职赚钱的心理实施犯罪。中国人寿财险北京市分公司呼吁: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通过正规渠道求职创业,不轻信高收益承诺,不点击未知链接,共同维护金融安全。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