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催生了算力需求的激增,使得数据中心的运营效率与可持续性成为行业重要课题。在此背景下,数据中心所有者正积极寻求为高能耗设施降温的有效方案,而寒冷气候所蕴含的天然冷却潜力,正展现出巨大优势。
寒冷气候提供长时间自然冷却
数据中心行业的快速扩张正面临严峻的环境挑战,其高能耗与高碳排已成为焦点问题。破局之道或在于地理选择:在寒冷地区,可以借助寒冷环境实现高效的自然冷却,这远比在温暖气候下耗费巨资对抗热量更为明智。
例如北欧国家,常年较低的室外温度为数据中心提供了长时间的自然冷却条件,有效降低能源消耗与运营成本。通过直接引入室外冷空气进行散热,可以大大降低对电力的依赖,显著提升了能源使用效率并减少碳排放。
寒冷地区可以减少用水量
在温暖气候下,数据中心普遍依赖蒸发冷却技术,而这一过程会消耗大量宝贵的水资源。在全球水资源日益紧张的背景下,其可持续性面临严峻挑战。相比之下,寒冷地区的数据中心可利用闭环系统等其他高效冷却替代方案,来有效节约水资源。
两者用水量的差异极为显著。例如,一座十兆瓦的数据中心在炎热地区每年耗水量可能高达数千万升,而在芬兰,同等规模的数据中心采用先进冷却技术后,年用水量可控制在10至20立方米的较低水平。不仅如此,蒸发冷却过程中的水会直接流失到环境中,而闭环系统中的水则可实现循环利用。
热回收和再利用可以尽可能减少数据中心的碳足迹
位于寒冷地区的数据中心还将从采用创新技术中获益——它们能够高效回收并再利用服务器运行产生的大量废热。通过集成热泵与热回收系统,这些设施能为附近区域的供暖网络提供能源,进一步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这一模式在北欧较为常见,在寒冷的冬季,当地供暖需求急剧上升,数据中心的废热恰好成为一项宝贵的替代能源。例如在芬兰,能源公司Helen正与数字通信运营商Elisa、Telia合作,将其数据中心的废热转化为家庭供暖,且许多类似的方案已经存在或正在实施中。
北欧国家也在积极探索利用数据中心的能源,为温室和农场提供支持以助力粮食生产的机会。
使用风电等可再生能源,能够显著优化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保绩效,从而增强其对数据中心投资的吸引力。在数据中心行业迈向碳中和的进程中,向清洁能源转型是当务之急。事实上,持续增长的数据中心用电需求,正在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基础设施的部署与创新,进而加速整个能源结构的绿色转型。此外,采用可再生能源也有助于企业应对日益严格的碳排放政策与合规要求。

精准测量技术至关重要
优化数据中心的效率与性能,离不开高精度、高可靠性的传感器与环境监测系统。这些测量设备不仅负责维持机房内温湿度等关键参数的稳定,更能通过对冷却系统的精确调节,有效降低总体能耗。
先进的传感器解决方案有助于确保数据中心符合严格能效法规,例如欧盟能源效率指令(EED),并支持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目标。尽管传感器在整体投资中占比很小,但其通过实时监测与持续运行的可靠性所带来的能效提升与运营价值,将远超其初始成本。
测量技术专业厂商维萨拉致力于创新,为数据中心提供所需工具,使其得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并适应不断变化的行业标准。借助维萨拉传感器,数据中心可以优化冷却,显著减少能耗,同时该产品寿命长且采用模块化设计,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避免因频繁更换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同时,维萨拉传感器技术也为数据中心带来了灵活性,使其能够符合环境法规和运营需求的发展。
保持冷却的好处
将数据中心选址于寒冷地区,可充分利用其自然气候优势,显著提升运营效率与可持续性。寒冷环境大幅延长了自然冷却的时间窗口,有效降低了对高能耗、高水耗冷却系统的依赖,从而减少碳排放并节约运营成本。同时,漫长的供暖季节为废热回收创造了理想条件——数据中心产生的余热可被收集并接入区域供热网络,为周边社区提供清洁热源。
在寒冷地区建设数据中心,意味着从“对抗自然”转向“顺应自然”。通过将环境特征转化为运营优势,企业不仅能够降低能耗与排放、满足合规要求,更能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构建面向未来的高性能算力基础设施。
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