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烬的光辉》当代艺术展在汉堡巴尔拉赫纪念美术馆隆重启幕,中德艺术对话叩问人类命运终极命题
今日,《灰烬的光辉》当代艺术展于德国汉堡市中心的巴尔拉赫纪念美术馆(BARLACH HALLE) 正式开幕。作为德国著名艺术家恩斯特·巴尔拉赫的专属纪念场馆,该美术馆承载着德国现代艺术史的重要记忆——巴尔拉赫在德国艺术领域的标杆地位,堪比毕加索之于西班牙、梵高之于荷兰,其艺术思想与创作实践深刻影响了德国现代艺术的发展轨迹。此次展览以跨文化艺术对话为核心,集中呈现中国与德国当代艺术家的代表性作品,为德国观众搭建起理解中西方当代艺术美学的重要桥梁。

本次参展艺术家包括中国艺术家区志航、罗必武与德国艺术家Gerd Leins戈鲁,其作品均聚焦人类发展进程中的核心学术命题:战争与和平的辩证关系、生与死的形而上学思辨,以及人类命运的终极价值叩问,彰显了当代艺术家对人类共同议题的学术关怀与艺术表达。
开幕仪式上,策展人戈鲁从艺术史学与创作方法论角度,系统阐释了四位艺术家的学术成就与创作脉络,深入剖析作品背后的思想内核;联合策展人、德国资深策展人Rolf Krieger则以空间美学理论为切入点,幽默且严谨地解读了本次展览的布展逻辑,重点分析了空间叙事与作品语义的共生关系,以及不同文化背景艺术家作品之间的跨文化对话机制,为在场观众提供了专业的学术视角。

著名中德英三语主持人罗伟哲(德国籍,曾就读于南京大学、北京大学汉语专业)以专业的跨文化传播素养完成主持与翻译工作,其精准的语义转换与深度的学术解读,确保了中德艺术家、嘉宾及观众对展览主题思想与作品内涵的透彻理解,有效推动了跨文化艺术交流的深度落地。

开幕当晚的学术延伸活动与艺术演绎环节亮点突出:德国主流电视台知名主持人Bedo 对每位参展艺术家进行专题学术专访,深入,挖掘作品的创作语境与学术价值,且会制作成视频在电视节目中播放;中国著名现代舞艺术家林婷婷以身体叙事为媒介,创新呈现展览主题的现代舞导览,通过肢体语言诠释作品中的人类共同情感;著名舞蹈艺术家马宁用极具文化辨识度的藏族舞蹈艺术,为现场嘉宾与观众献上兼具文化礼仪与艺术美感的祝福演绎,成为跨文化艺术交流的生动注脚。此外,著名DJ安德烈亚斯团队的现场演绎将氛围推向高潮,嘉宾们在艺术与音乐的交融中自由交流,践行了“艺术无国界,音乐无极限”的跨文化交流理念。
展览期间,系列高端学术活动持续展开:艺术史学博士Dr. Marc Cremer、汉堡大学亚非学院文化艺术学者倪少峰、德国策展人Rolf Krieger、史学家暨哲学家Andreas Ehlers等多位学术权威,分别对四位参展艺术家进行深度学术专访,从艺术史脉络、文化研究视角及哲学思辨维度提出专业性学术建议,为艺术家的创作实践与展览的学术深化提供了重要支撑。
此次《灰烬的光辉》当代艺术展取得圆满成功,不仅为德国观众带来了蕴含东方式全球化整体性宇宙观的艺术表达,更以跨文化艺术对话的形式,为中德当代艺术交流注入新的学术活力,让德国艺术史学界与批评界感受到中国当代艺术的独特魅力与思想深度。正如艺术学术领域的共识:艺术的高度,始终取决于艺术家对人类社会的认知深度、内心精神的博大格局,以及艺术视角的广度与学术厚度。
开幕现场:




















参展艺术家:

区志航
本次参展的艺术家区志航曾获过荷赛奖,这奖项是沉甸甸的,对当代艺术家区志航的肯定和莫大的尊重鼓舞!区志航用了二十多年时光。在世界各地近1800多次,用他的行为艺术"腑卧撑",以赤子之身和充满爱和怜悯之心记录了人类历史中的大地标大事件,那些改变人类历史的节点,谱写在每一个历史进程的见证中,这具备了很强的新闻价值和史学意义,现实主义的批判精神!艺术家在此与时间与地理与建筑与环境发生着链接,以血肉之躯以鲜活的身体和精神与历史与人文与道义与情感与天与地相链接,那一刻,艺术家跨越了时间的世界的历史的界限,瞬间升华腾飞!此在,瞬间!即完成了史诗般的叙事创造!又完成了一个个体,作为艺术家在宇宙星空中的姿态与存在!这背后有无数根情感和理性的神经向多维时空延展。将观者带入,既是观察者又是参与者,更是共创者。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地标性建筑,比如自由女神像,比如柏林墙,广岛原爆点,故宫博物院冬天的大雪,这已经不仅仅是建筑,更是地理批评的背后逻辑的核心价值所在,是人类自身存在与发展的幽长故事和利刃的正反面,和深埋其中的人类进程中的各种命运折点,这1800多处都留下区志航的行为艺术的痕迹,区志航以影像的方式纪录的行为事实是凝固的更是流动的,是人类历史的镜像与反镜像,照进灵魂的永远凝视!是艺术家用了近二十年的时间,将历史的长河推进到地
标签:
